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11-1563087次浏览

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是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应对之策,如果体温并不是很高,那么需要持续观察;反复出现发热的情况,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应对;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要通过药物的方法来降温。

预防针的注射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相关的预防针是比较多的,国家也强行规定一些孩子必须注射,相对应的预防针,而注射预防针之后很容易出现发烧的情况。那么,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办?

乙脑预防针是国家规定必须要注射的一种疫苗,不同的孩子体质会有一些差异,所以在注射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在注射该疫苗后出现了发热的情况,也有的人会出现食欲减退的问题,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发烧的情况,那么应该要多注意休息,平时应该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尽量不要去一些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

注射乙脑预防针之后出现了反复发热的情况,或者也出现了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那么此时需要马上到正规的医院就诊,看一看是不是与接种的疫苗有关,当然也需要排除感冒或者其他炎症的存在。此时需要针对发酵的症状来使用一些退烧药物,当然体温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物理的方法来进行降温。

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需要多注意水分的补充,因为发烧的过程中也会让身体内的水分流失,此时患者不注意水分的补充,就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打乙脑预防针后需要做好相关的注意事项,可以有助于减少发烧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比如注射后的24小时内不要碰水,不要用帕子热敷,否则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引起比较多的并发症产生。

打乙脑预防针需要到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有的人会选择自费的预防针,有的人会选择免费的预防针,其实都应该要注意,在宝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注射,注射后也应该要做好相对应的注意事项,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

相关推荐

01:55
甲流发烧可以吃什么缓解
甲流患者发热可以服用抗流感的药物,配合饮食调整进行缓解。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期多表现为发热、头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该药由薄荷、麻黄、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可以改善发热症状。患者也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
浑身冷得哆嗦但不发烧怎么回事
浑身冷得哆嗦但不发烧导致此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如病毒感染等。1.生理性因素:如果洗冷水澡或游泳后,或者是长时间处在寒冷的环境中,也可表现为浑身冷得哆嗦但不发烧,需要注意保暖,大多会很快缓解。2.病毒感染:有病毒感染时,患者可表现为寒战无发热,应要及时进行保暖措施,适当多喝温开水或服用姜汤水。以上因素均可导致哆嗦浑身发凉的情况,排除生理因素外,需要及时检查引起该种状况的具体原因,针对病应制订相关的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18

2022-08-24

12228次收听

成年人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成人如果反复发热最常见分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的,一类是非感染性的。感染性又可能分成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像肺结核,可能会引起反复的低热等,还有像病毒,像肝炎可能也会有反复发热,还有一些真菌感染也会引起上述症状。非感染性又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自身免疫病性,像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其他像一些肿瘤性疾病也会引起低热或反复的发热,像淋巴瘤、白血病会有这种情况。其还有一些像甲亢等会出现这种持续的发热或间断发热。
语音时长 02:19

2021-12-30

62839次收听

02:52
女人体温总是35度多正常吗
如果总是35度多,人体没有任何的不适的表现,应该说也是正常。正常人体温是36.2℃到37.3℃,女同志体温应该比男同志还略高个0.2℃,所以35℃多比较低一些。测体温绝大部分用的是腋窝的体温,腋窝体温会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腋毛比较多,温度计不能很好地贴合在皮肤上,温度就不能准确地反映体温。如果较胖,体温不容易散出来,所以体温会低一些。如果太瘦,也不能把温度计很好的贴合皮肤,所以温度也会低。如果体温总是35℃,没有什么异常,没有什么特殊疾病,可以测一个口腔温度。
03:13
人正常体温是多少到多少
体温的测量有四个方法,包括额头的温度、腋下的温度、口腔的温度,还有肛门的温度。通常一个人的体温指的是用体温计测腋下的温度。正常成年人的腋下温度一般是36.2℃到37.3℃,是正常体温。上午的体温一般比下午体温要低0.2到0.3℃左右,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一方面跟代谢有关系,一方面跟环境因素有关系。女性一般比男性温度略高0.1到0.2℃。同时女性在排卵期的时候,体温也比正常的时候高0.2到0.3℃,也是正常体温。
03:03
低烧是多少度
谈到低烧以腋温为准,也就是腋下测体温,它的低烧标准就是37.3度~38度之间。最常见的引起低热的病变,像结核、结核的表现就是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纳差,如果有这种上述表现,建议查胸部CT,明确一下诊断,还有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低热,像感染。还有像甲亢患者,有基础代谢率增高,可能会伴有低热。像一些肿瘤的晚期或有一些血液病,淋巴瘤等也会可能会出现反复的发热。针对于低热的处理,基本上不太建议降温处理,一般是注意多喝水休息。如果体温超过38度5以上,建议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方法和适用人群
所谓物理降温,说简单一点,就是通过环境温度的变化降低,可以通过酒精等其他的东西来降低体温。一般的方法有几种,第一解开衣服、降低室温,比如说室温通风或者空调来降低物理环境,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第二可以用温毛巾,在额头、头部进行低温的热敷,这样降低体温,同时可以通过凉水或者酒精来擦拭腋窝或者腹股沟这些地方来降低体温。为什么擦拭腋窝或者腹股沟,因为在腋窝或者腹股沟这些地方,有比较大的动脉从这里经过,包括静脉有血液从这里经过。降低这个地方的温度,就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的温度,来达到降温的作用。同时建议尽量不要在腹部或者胸部用冰块或者酒精茶叶进行物理降温,这样尤其会影响内脏器官。至于人群建议,大部分人群都可以使用,主要是儿童和老人尽量的在家里,不要自行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有一些疾病,作为普通百姓不是很清楚,过低的降低体温或者耽误了一些疾病的治疗,这样是相对不利的。
语音时长 02:18

2021-06-25

80760次收听

腋下37.3度体温正常吗
腋下体温37.3是不正常的,正常的腋下体温在36~37度,37.3度属于低烧状态。测量体温需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体温是人体的体表温度,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正常体温的数值有所波动,比如婴幼儿体温会适当的偏高,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比较慢,体温会适当的偏低。成年人腋下体温在37.3时会出现轻微的头疼不适,暂时不需要退烧药物治疗,多喝水,随时观察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进一步升高,需要结合其他伴随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20

104022次收听

发烧打喷嚏是怎么回事
但人在发烧的状态下之所以会打喷嚏,大多都是由于细菌入侵,或者是病毒的入侵,再进入到人体之后,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症状,一般来讲鼻腔黏膜,一旦受到刺激之后,就会引发充血,或者是水肿的情况,这样就会有不由自主的喷射反应出现了。
细菌和病毒发烧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发烧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细菌性发烧是受到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可引起扁桃体红肿和咽喉疼痛等症状,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升高,可服用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性发烧是病毒感染诱发,会有高烧和全身酸痛反应,需要对症用退烧药和抗病毒药进行医治。
大人发烧39℃怎么退烧
大人发烧三十九摄氏度怎么退烧:体温超过三十七点三摄氏度是发烧,当体温低于三十八点五摄氏度时,可以多喝水、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洗热水澡、酒精擦浴等。当超过三十八点五摄氏度时,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口服液等,同时注意多喝点水。发烧后需要寻找发烧的原因进行对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蒲地蓝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如果发烧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服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消炎药。如果发烧是由于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可以说使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寻找发烧的部位,常见的为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有胆道感染,脓肿形成等,需要区别对待,有部分发烧的原因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8

2020-02-10

61827次收听

01:32
小孩睡觉发烧怎么办
小孩睡觉的时候出现发烧,要随时注意体温变化,并用温水擦拭身子,如果温度达到38度5以上,需要及时服用退烧药,如果出现高热惊厥一定要及时就医。一、时刻关注孩子发烧情况,注意体温变化。二、如果温度不是很高,睡眠比较好、无其他症状,可以适当减少被褥、用一些冰枕,或是用温水擦身子,可以减轻孩子夜间发烧情况。三、如果发烧比较重,如38度5以上,需要及时把孩子叫醒服用退热药。四、高热惊厥的孩子如果夜间出现发热,一定要及就医。所以,孩子夜间发热的时候,家长要积极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
布洛芬颗粒是退烧药吗
布洛芬颗粒大部分家庭都有,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所引发的发烧可以通过服用它退烧。除此之外,它还有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布洛芬颗粒在服用之后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病毒性发烧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发烧一般是因为身体抵抗力弱、生活条件较差以及与患者接触这几个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弱的时候,病毒很容易趁虚而入;生活环境常年不透气,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也会引起感染;和患者接触同样容易引起病毒性发烧,最好戴口罩。
幼儿发烧怎么办
发烧指发热。通常情况下,幼儿发热,家长可采用饮食调理、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