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肺炎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20-04-1359267次浏览

小儿肺炎对婴幼儿群体的危害较大,建议通过加强空气流通、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婴幼儿体质以及做好相关防护措施等方法,有效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冬春季节婴幼儿群体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会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的高热现象。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肺炎如何预防?
  1、加强空气的流通
  小儿肺炎多是由于病菌、病毒侵袭肺部所致,而居所环境的空气密闭、流通性差极易导致细菌滋生,因此,建议家长定期开窗通风,加强所处环境的空气流通,从而预防小儿肺炎。
  2、定期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是目前预防小儿肺炎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建议家长积极带婴幼儿接种相关疫苗,从而降低患小儿肺炎的几率。
  3、增强体质
  身体素质较好的婴幼儿能够凭借自身免疫力,有效抵御病菌、病毒的侵袭,从而避免小儿肺炎的发生,因此,建议家长多带婴幼儿到户外进行运动,并确保其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有助于增强其自身体质、提升免疫力。
  4、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被动吸烟、接触被污染物品或肺炎患者,均有可能引发小儿肺炎。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家长在带婴幼儿外出时,带好口罩、适当远离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及饭前便后及时清洗双手。

相关推荐

小儿肺炎会传染吗
小儿肺炎当然会传染。因为小儿肺炎是一个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这种感染性疾病不管引起感染的病因是病毒、细菌,还是支原体,这种病毒、细菌、支原体都能够通过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分泌物分布到环境中。另外一个孩子如果接触到分泌中的病原微生物,都会导致发病。这就是疾病的传染性,肺炎也不例外,所以肺炎是具有一个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当患了肺炎的孩子,最好不要去外头,最好在居家进行隔离,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孩子容易去的地方,都会导致疾病的播散。如果健康的儿童,也尽量的去少去密闭,人群比较聚集的环境,防止传染肺炎,还要注意手的卫生,不能手摸了这边,摸到那边,然后接着摸口、鼻等,都会导致肺炎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08

2021-06-25

101174次收听

01:51
小儿肺炎容易误诊吗
小儿肺炎不容易误诊。小儿肺炎是小儿常见的疾病,而且是经典性的疾病,一般很少会出现误诊的情况。但是任何疾病的诊断都得经过系统培训。有的孩子早期并不典型,并不是有典型的热咳痰喘的表现,肺里听着各种水泡音,各种异常的体征都非常明显,可能还需要结合辅助的检查手段才能够明确诊断是肺炎,如需要胸部的影像学检查、胸片,甚至通过肺部的CT才能诊断。所以小孩的肺炎是不容易误诊的疾病,但是有时候可能需要综合的判断,多种的诊断的手段才能够明确诊断。
小儿肺炎咳嗽症状
孩子患有肺炎,一般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其咳嗽的主要症状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是轻度肺炎,一般会有轻微咳嗽,也有可能是干咳。如果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肺炎,就会出现剧烈咳嗽以及咳痰带血的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治疗,如果只是轻微的咳嗽或干咳,一般呼吸道不会出现分泌物,可以使用止咳的药物缓解。病情严重的咳嗽,会伴随呼吸道有粘性分泌物排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的药物改善症状。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患儿出门的次数,并勤开窗,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流动,有利于儿童的身体恢复健康。
语音时长 01:29

2020-11-20

61160次收听

小儿病毒性肺炎注意事项
小儿患有病毒性肺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及时使用抗病毒效果较好的药物,配合止咳化痰,以及退烧和平喘的药物,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对身体造成的伤害。2、天气质量比较差,或者比较寒冷的情况下,不要出门或者出门佩戴口罩,预防病毒再次感染,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3、在饮食上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喝水,尽量避免油炸以及比较难消化和生冷的食物,也有助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可以使身体很快恢复正常状态。另外,让孩子适当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帮助药物更好的吸收。
语音时长 01:29

2020-11-20

58219次收听

小儿肺炎要做哪些检查
肺炎是一种对患者伤害大的疾病,肺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肺炎的病因做好一定的预防工作。肺炎的原因也是很多的,生活中人们应该了解肺炎的原因。生活中人们应该了解肺炎的原因。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通过肺炎的化验检查出来。
小孩肺炎怎么治才好
当小孩子患有肺炎时,可以应用西药治疗,一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肺炎需要应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还可以加上糖皮质激素等。也可以应用中药治疗,比如辨证服用辛凉宣肺、辛温开闭、清热涤痰的中药等。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症状
不同孩子出现的症状不同,不过一般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都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烧,头痛,打喷嚏,咽痛,精神萎靡等全身心的疾病症状。临床上有很多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药物,但是不能盲目给孩子吃药,发现患儿有这种症状的家长,应该带着宝宝及时就医,检查具体诱因,从而对症治疗。
小儿肺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小儿肺炎的检查方法有血常规检查,X线,CT,病原学检查等。首先做血常规检查,从血常规上大致了解是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感染,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一般都明显升高,中粒也升高。同时可以查炎症指标,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这些检查,都是对细菌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是绝对的,要综合去判断。做X线检查,如果在临床上是轻症的肺炎,明确诊断,临床的症状、体征就够诊断,如果患儿相对较重,临床上诊断困难,这样要做X线检查,必要时肺CT的检查。病原学的检查也很重要。及时的病原学检查对患儿诊断治疗、准确的治疗和改善的预后是特别重要。
语音时长 01:10

2020-03-19

52410次收听

小儿肺炎会传染吗
肺炎是肌体出现的一些病毒、细菌及支原体和真菌等感染引发的疾病,是微生物对肺部感染所导致的,此些微生物就可以利用患者打喷嚏、咳嗽就说话等进到空气之中,进而也就具有了一定传染性,但是还不是归类传染病范畴之中。
02:51
小孩肺炎一般多久能好
事实上,小儿肺炎的恢复时间影响因素非常多。小儿肺炎可以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几种,这几种分型在治疗上也是不一样的,选用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抗生素治疗对小儿肺炎很重要,细菌性肺炎主要靠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性的肺炎就对抗生素无感。而有过敏药物的患儿,对抗生素选择也就要谨慎了。众所周知,抗生素也不能乱用,为什么?因为随便用抗生素,反而会增加某些病毒细菌的耐药性,反倒影响了治疗进程。另外患儿的年龄、病情的轻重、抵抗力强弱,也会影响治疗恢复时间。但一般恢复时间都不会太长,通常都在5到20天左右。
小儿支原体肺炎吃哪些药
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两个抗生素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需使用抗感染药物,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对于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有效。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由于这种病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对支原体感染是没有效果的。但红霉素、阿奇霉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细胞膜、细胞质。氯霉素和四环素也曾经被用来治疗支原体肺炎,但由于这些药物对儿童副作用很强,所以近年来不再使用。任何抗生素长期应用都存在耐药问题。当对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耐药时,可以替换为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其他的口服药如磺胺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上发现对支原体肺炎也有治疗效果,但同样是对儿童副作用较大。
语音时长 01:32

2019-08-19

59786次收听

01:22
打了肺炎疫苗还会得肺炎吗
肺炎疫苗实际上只对肺炎球菌引起来的肺炎有预防的作用,不是所有的肺炎都能达到预防的作用。儿童的肺炎有很多病原,比如细菌、病毒,包括支原体和衣原体,这些都可以引起肺炎。小孩不是打了肺炎疫苗后,就不会再得肺炎,只是由肺炎球菌引起来的肺炎比较少见,但是还有很多的肺炎目前没有疫苗可以注射。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在容易得肺炎的冬季和春季,尽量避免去人群多的地方;另外,小孩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可以避免得肺炎。
头孢丙烯片0.25g怎么吃
头孢丙烯片0.25克的用法为口服,而具体的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来决定,而在服用头孢丙烯片0.25克期间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的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其他的不良反应相对而言出现的次数比较少,比如说生殖器瘙痒以及阴道炎等等。
02:14
宝宝呛奶会得肺炎吗
宝宝呛奶是否会得肺炎要看呛到哪里。一般来说,宝宝呛奶大部分有自我保护,会吐出来,但是如果呛奶量特别大,也有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但这种往往是刚出生的宝宝或者新生儿,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去保护和判断。另外,尽量不要让宝宝呛奶,喂奶以后要拍背,打出嗝来,但是要注意,有些小婴儿呛奶以后,呛到气道里又没有拍出来,淤在肺里,有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但不是每个孩子呛奶都会变成肺炎。奶属于气道异物,但是大部分宝宝会咳出来,咳不出来是因为气道是盲端,好多东西排不出去,吸收不了的时候,就是一个异物,可以变成栓塞,堵在某个气道就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会引起感染发炎。
02:27
重症肺炎要住院吗
重症肺炎肯定要住院,而且不仅要住院,严重的时候还要住重症监护病房。有些孩子的家长觉得重症监护病房不让陪护,就不让孩子住,实际这是不对的。因为住重症监护病房都是抢救的、需要隔离的人群,包括里面的医生都需要穿隔离服,同时需要随时呼吸、循环的支持,这样家长在旁边很不方便,所以重症监护病房不让陪护。进重症监护病房的孩子,医生可能比家长更希望孩子早日康复,所以一定要理解医生的所作所为,一定要遵医嘱。很多家长听说孩子要进重症监护病就非常抵触,甚至非常激动不理解。需要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尊重医生,听从医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