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饮食调理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自己没有感觉,大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有的人脸上有黄色瘤,就是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两块黄色的斑,这是黄色瘤,这些症状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状。也有人称之为“高黏稠血症”,这是身体亮出的“黄牌”警告,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高脂血症出现的主要表现是并发症,如高血脂症可以并发很多其他病,并发动脉硬化的、并发心脏的问题、出现脑子供血的问题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肾脏出问题了、甚至有的高脂血症胰腺炎,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脂血症的症状。
●血液为何会变稠
人体内血液中除了99%的水分外,还有蛋白、脂肪、糖、无机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纤维素等成分,血黏稠度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受到饮食、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地理环境、季节、时间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对血液黏稠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从而使血液内环境维持着平衡和相对的稳定。影响血液粘稠的其他因素中,如膳食过于丰盛,喝水少,嗜好烟酒,生活无规律,不爱锻炼、情绪波动等,就容易使血液中成分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脂肪类、氨基酸、糖等相应增多,水分减少,血液就会变得黏稠。夏季血黏度比冬季高;清晨与上午高于傍晚;阴雨、闷热、低气压天气高于风和日丽;腹泻、出汗过多,血黏度升高。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血稠程度也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
要确诊是否高黏稠血症,需做系统的血液流变学检查和综合分析,检查包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积、红细胞变形能力等,还要看全血黏度应包括从1-200秒范围内的至少4个切变率,并尽可能有两个切变率接近这个范围的两端,以反映血液的非牛顿流体的黏滞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可对高黏稠血症给予分型诊断,便于指导医生用药治疗。
●血液黏稠有哪些危害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经检查确诊为高黏稠血症,切不可掉以轻心。
血液黏稠度增高时,可使血液流速减慢,加上过多的红细胞老化、硬化,易发生红细胞聚集,进一步加重血稠程度,造成对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可引发头昏脑涨、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胸闷胸痛、颈项强硬不适、四肢麻木、乏力、嗜睡或失眠等症状;若血液过度黏稠,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如堵塞了冠状动脉血管,则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堵塞了脑动脉,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血栓还会堵塞肾动脉、腹部动脉、下肢动脉等而引起缺血性急症。
糖尿病患者血稠,可加重大血管的损伤,影响微循环,加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如何预防血稠:在均衡营养的前提下,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是高血脂饮食的“五个原则”。
饮食宜清淡:多吃些粗粮、豆类及豆制品、瓜果蔬菜。常吃些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等有抗凝作用;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香芹、胡萝卜、魔芋、等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血液中水分的多少,对血液黏稠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理想的稀释水是25摄氏度左右的白开水,其张力、密度等生理活性都十分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易被吸收利用。中老年人过三伏盛夏要补充水分,并坚持清晨、中午、晚睡前各饮一杯凉白开水,对防止血稠大有裨益。
坚持适度的运动:根据各自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只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
如散步、快走、慢跑、做体操、打球、跳健身舞、骑车、登山、游泳等。
有规律的生活:要作息有时,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并做到戒烟限酒。各组织器官代谢正常,血流自然畅通。
拥有好心态:血液黏稠度的高低与人的情绪好坏密切相关,过度紧张、过重的心理压力、烦躁,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心理平衡,各脏腑生理功能才能平衡,代谢正常,也就远离血稠的伤害。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血小板聚集性强者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红细胞聚集性强者用潘生丁、复方丹参片,红细胞变形性差者用三磷酸腺苷等,纤维蛋白原增高者用蝮蛇抗栓酶,红细胞增多者可用血液稀释法,血脂异常者用调脂药,糖尿病患者要积极进行降糖治疗。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高脂血症
- 2 高脂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3 什么叫高脂血症
- 4 高脂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5 高脂血症什么引起的
- 6 高脂血症是怎样引起的
- 7 高脂血症是怎么得的
- 8 高脂血症是怎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