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分期
(1)局部缺血期:早期阶段,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 轻度间歇性跛行。查体可见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期引起缺血性的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塞)。
(2)营养障碍期:患肢除有上述等症状病日益加重外,间歇性跛行越来越明显,无痛行走的间距越来越短,最后疼痛可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皮肤温度显著下降,更显苍白或出现潮红、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此期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腰交感神经阻滞后仍可出现皮温增高。
(3)坏疽期: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症状越发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如并发感染,可变为湿性坏疽,疼痛程度更见剧烈,迫使患者日夜屈膝抚足而坐。
湿性坏疽加上这种体位,可使患肢出现肿胀,并发感染后严重者可出现高热、畏寒、寒战、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状。
还可根据坏疽范围将坏坏疽期分为三级:I级坏疽限于足趾,II级坏疽上界在跖趾关节以下,III级坏疽上界在足跟或足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