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饮酒,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
摘要:45岁的王先生,因出现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的症状,持续不见好转,来院就诊。确诊为肺结核后,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治疗,住院治疗14天后咳嗽、咳痰、盗汗症状消失,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查结果已变为阴性,复查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后出现。
【基本信息】男,45岁
【疾病类型】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
【就诊医院】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9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6个月后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14天后,咳嗽、咳痰、盗汗症状消失,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查结果已变为阴性,复查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
一、初次面诊
第一次见到王先生是在21年的9月份,当时可以看到王先生消瘦、面色苍白,精神状态不佳。自述是在1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症状,咳嗽多为干咳,痰液多为白色泡沫样痰,并未重视,也未采取治疗。但最近痰液中可带血,并且伴有食欲下降,乏力,午后盗汗等症状,精神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并且出现了消瘦的情况,于是前来我院就诊。
进一步询问后得知,该患者无发热、头痛,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既往无过敏史、无家族史、否认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有吸烟、饮酒史20余年,生活习惯不佳。于是对患者行胸部CT扫描见(见图):双肺上叶后段斑片状、其内可见结节状及条索状阴影,边界模糊,考虑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可能。于是让患者入院诊治,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同意,于是以“活动性肺结核”收入住院。
(双肺上叶后段斑片状、结节状及条索状阴影,边界模糊)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以单人单间,并做好消毒,嘱咐患者佩戴口罩,痰液要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的痰袋里。当时血清学检查可见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有炎症的存在;并让患者留痰做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有抗酸杆菌存在,于是结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
当时患者听到是肺结核表示很惊讶,自述是没有接触过感染人群,为什么会有这个疾病?我告诉患者肺结核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如果免疫力低下,滥用药物和酒精等有增加患肺结核的风险。如果遵医嘱、合理规范化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是可以达到治愈的,患者表示知情,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于是对患者使用了2HRZE/4HRE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再巩固用异烟肼、利福平顿服。同时对患者给予葡醛内酯片护肝。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治疗约两周后,患者咳嗽、咳痰、盗汗症状消失,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查结果已变为阴性。复查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空洞缩小、消失,局部遗留少许纤维条索影。现患者病情稳定,精神状态良好,患者想出院,于是为患者办理了出院,病情维持稳定,遂申请出院。六月后门诊复查,患者精神面貌良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四、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并定期监测症状变化,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
2、生活管理:嘱咐患者在家用药治疗期间,要足量足疗程的使用药物,不可以随意增减药物,防止因药物剂量更改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要注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家人、他人被感染;同时日常出行还应佩戴口罩,注意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密封;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场所,防止疾病扩散。
五、个人感悟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一般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等都为易感染的人群。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多为临床表现,非活动期的肺结核多无明显症状,但可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但活动性的肺结核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不适症状。而该病例中是由于患者长期饮酒、吸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免疫力低下,诱发肺结核的出现。
建议广大群众,日常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在治疗期间要足量、足疗程的使用药物。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除烟酒,避免压力过大。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肺结核是怎么样传播肺结核
- 2 肺结核为什么咳
- 3 肺结核怎么形成的
- 4 肺结核什么引起的
- 5 肺结核是有什么引起的吗
- 6 肺结核怎么引起的
- 7 肺结核什么引起
- 8 肺结核由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