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有效治疗?

发布时间:2024-11-12 14:32 1503次浏览
关键词:骨关节炎症状

近些年,骨关节炎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年轻人被迫加入“骨关节炎大军”,踏上了漫漫“对抗”之路。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的总患病率达15%,保守估计患者超过1亿[1]。很多人会问,如何判断自己患上了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呢?它的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僵硬、红肿、活动受限等等,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否有这些不适情况。当然,除了知道症状外,关于引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也要重点了解!

患上骨关节炎的原因有哪些?这几种较为常见 [ 2 ]

1、身体过度肥胖:肥胖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同时也可使关节过度负重,加速关节间软组织的磨损,从而引发骨关节炎。

2、环境过于潮湿:骨关节炎的发病与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人体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会影响气血运行,引起体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骨关节炎。所以与北方人相比,南方人患骨关节炎的概率就更高。

3、关节劳损:一些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或者关节运动强度超负荷的人,就很容易患上骨关节炎。这些人群由于关节活动量过大,导致膝关节长时间受到压迫,造成关节组织受损严重,进而发生骨关节炎。

4、关节感染: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关节曾经发生过感染,那么到老年时期就很容易患上骨关节炎。这是因为关节软组织之前受到了磨损,进而引起的继发性关节炎。

5、遗传因素影响:研究发现,骨关节炎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祖父母中曾出现过骨关节炎疾病,那么下一代患上骨关节炎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类风湿性骨关节炎发病的概率更高。

治疗骨关节炎选原研塞来昔布胶囊,止痛治痛保关节

那么,骨关节炎要如何治疗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目前控制骨关节炎相关症状的首选药物之一,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得到国外多个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不过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非甾体抗炎药还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两大类。其中,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同时抑制COX-2和COX-1,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还可能导致消化道损伤、血小板功能抑制。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只抑制COX-2,抗炎镇痛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的情况。这么看来,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安全表现要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还有原研药和仿制药之分,其中的原研药是原创性的新药,拥有严苛的研发标准和制作流程。而仿制药,是指以原研药为参考对比,在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药品,相对而言,前者会在安全性和药效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在选择相关药物的时候,患者可优先选择原研药。

而像西乐葆西乐葆就属于原研药,它经过了严密的研发之路,拥有严苛、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标准,上市前还通过了III期临床试验验证,一线国际指南推荐,更有20多年丰富临床数据积累,这种种都确保了它的出色疗效和高安全性。

它主要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镇痛、抗炎的效果。它的起效时间非常快,服用后,一般可在30分钟内起效,并持续24小时持久镇痛[3][4]。同时,它还能降低患处的炎症反应,连续使用22周,相较于间断服用,可显著减少骨关节炎的复发次数达42%[5],实现止痛更治痛的治疗目的。在此基础上,西乐葆还可促进软骨中蛋白聚糖、I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保护关节软骨,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6]。

了解完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也不要急于“对号入座”,还是要以医生的最终诊断来确定。不是最好,就算确诊也不必焦虑担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乐葆干预治疗。它能够直击病痛根源,抗炎镇痛、补软骨抑损伤,坚持规律服用,有利于延缓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当然,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做好保暖工作等生活方式干预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延长关节寿命也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美华.这样做,助骨关节炎患者顺利过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1-05(009).DOI:10.28656/n.cnki.nrmrh.2024.000066.

[2] 许桂水.骨关节炎是怎样形成的?[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05-05(012).

[3] Cheung R,et al. Analgesic efficacy of celecoxib in postoperative oral surgery pain: a single-dose, two-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ctive- 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lin Ther. 2007;29:2498-2510.

[4] F. McKenna 2001

[5] Strand V, et al. J Rheumatol. 2011;38(12):2625-34.

[6] Alvarez-Soria MA, et al. Ann Rheum Dis. 2006;65(8):998-1005.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