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白口疮和鹅口疮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03-1863411次收听

语音内容:

白口疮指口腔粘膜上以牙龈、舌体、两颊、上颌出现黄白色溃疡或疱疹,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除了口疮部位疼痛明显外,孩子还会有流口水、厌食、腹痛、发热等症状。
鹅口疮是由于孩子口腔内部感染白色念珠菌,有传染性,以口腔、舌上蔓延白雪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这种病特有的白色斑膜,很象残留的奶块,不容易刮掉。如果用力剥掉,斑膜下的溃疡面上有渗血。鹅口疮不痛,不流涎,孩子一般没有发热,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一般也是比较好的。重症鹅口疮斑膜可融合成大片,向下发展可蔓延到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呼吸困难和腹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52
婴儿鹅口疮严重吗
婴儿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新生儿或者是婴幼儿口腔内,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的小点或小片状物,比较大的可以融合成片。通常认为是新生儿或婴幼儿的菌群失调或者免疫力下降、口腔不卫生等引起。鹅口疮没有全身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发烧,不影响吃奶。家长可以用棉签在鹅口疮表面涂擦制霉菌素,并且对宝宝加强护理,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用棉球或棉签给宝宝清洗口腔,保持清洁卫生,可以有效的减少口腔内发生感染。
03:12
1周岁宝宝流口水严重是为什么
一周岁的宝宝流口水比较严重,可能是以下的原因。第一是宝宝本身在一周岁,处于乳牙的萌出期,乳牙在萌出过程中,会导致口水分泌相对增多,而此时并没有牙齿保护,所以孩子的口水会比较多。第二种情况,宝宝此时本身吞咽功能是不完善的,当唾液腺比较多时,分泌的比较多,又不能及时的把口水咽下去,容易导致宝宝口水比较多。当然,有可能是病理性导致的口水过多,最常见的是口腔内的感染,有的宝宝由于口腔内,出现口疮、鹅口疮,口水会流的比较的多。另外比较大一点的宝宝,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感染,出现疱疹。
02:59
一岁儿童口水特别多怎么回事
一岁儿童口水多常见的情况如下:一、长牙也是导致口水多的原因,孩子在四到六个月乳牙的萌出,尤其是在一周岁左右,乳牙处于萌出比较旺盛的时候,在伴随着这种乳牙的萌出,就会有一些不适感,孩子会出现口水比较多的情况。二、如果口水比较多,还要注意排查病理,比如孩子口腔有口腔的疾患,比如鹅口疮,在舌上额部有一些雪白的创面,会导致孩子产生疼痛,影响吸吮,所以口水也会比较多。三、疱疹性咽峡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嗓子疼,而且伴随疱疹的出现,也会导致口水异常的增多。
鹅口疮的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又叫做急性假膜性的念珠菌口炎,容易在新生儿当中发生,或者如果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或者长时间使用激素,以及HIV的患者,或者是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也容易发生额口疮。鹅口疮主要的表现口腔内有一些散在的色如白雪的损坏,容易引起口腔内有白色假膜,再用棉签把白色的物质去掉之后,会出现发红的黏膜,同时还会伴有疼痛感,而且孩子还会出现烦躁不安以及哭闹,不爱吃奶等症状,可以到正规的医院去进行检查和鉴别诊断,以便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对于新生儿的鹅口疮,一般用制霉菌素溶液来涂擦是比较有效的。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09

64933次收听

鹅口疮的疾病介绍
鹅口疮是一种很普通和普遍的口腔疾病,常发于2岁左右的小孩。鹅口疮虽然常见,但是关于鹅口疮的知识,大家又知道多少呢?本文通过对鹅口疮的疾病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认识鹅口疮,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鹅口疮初期怎么治疗
鹅口疮初期怎么治疗呢?如果可以在鹅口疮的发病初期及时的发现并且治疗,这对于减少鹅口疮的危害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虽然病情在初期并不严重,也需要慎重对待,那么患上了鹅口疮初期才如何进行治疗呢?
鹅口疮经常发作怎么办
鹅口疮经常发作怎么办呢,这点很多家长都想来了解一下,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鹅口疮并不少见,引起小儿鹅口疮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家长对鹅口疮都应该很熟悉的,这种疾病是因为细菌的感染导致的,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对宝宝的口腔有一定的伤害,那么我们该如何的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鹅口疮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鹅口疮易发生婴幼儿群体中,其发生与口腔黏膜抵抗力不佳、喂养时不注意卫生等有关,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伴有疼痛感,应积极进行治疗。
02:07
怎样治疗鹅口疮
鹅口疮的治疗分为预防和治疗两方面,治疗方面可以用弱碱性的溶液,比如2%到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或者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一般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预防方面如果产妇有阴道霉菌病,应该积极治疗,切断感染途径。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用清水洗清乳晕和乳头,经常洗澡,每次抱孩子前先洗手。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应该洗净后再蒸10到15分钟,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洗漱用具尽量与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注意加强营养,特别要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还要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抵机体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一般不可混用。
02:09
鹅口疮反复长怎么办
鹅口疮一般分为治疗和预防两方面,治疗可以用弱碱性溶液,比如2%到5%的碳酸氢钠清洗,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一般效果比较好。预防方面的话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应该洗净后再蒸10到15分钟。产妇如果有阴道霉菌时,应该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用清水洗净乳头,经常洗澡换内衣,然后每次抱孩子前要先洗手,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与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要加强营养,特别是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真菌感染。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儿童常见病。好发于颊、舌、软腭以及口唇部的粘膜。鹅口疮好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以及抵抗力差的老年人。白色念珠菌寄生在健康人皮肤表面、肠道,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当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长期应用抗菌素和类固醇这一类药物,机体抵抗力就会低下,这个时候就会发病了。鹅口疮还常见于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失调的患者,它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用棉签或者是用压舌板不易擦掉。如果用力擦去斑膜,下面的黏膜是潮红的。这个时候应该与奶块相鉴别,用棉签轻拭奶块一般是可以擦掉的,而鹅口疮的白色斑块是不容易擦掉的。鹅口疮一般没有痛感,严重时可能会有不适,偶尔也可以表现为拒乳。如先天性或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患儿,病变可以蔓延到咽部、食管、肠道、气管、肺,偶尔也可以侵入血液系统,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45

2019-09-02

56051次收听

鹅口疮症状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的白膜,白膜周围皮肤正常,看起来有点像奶块。斑膜呈点状或者融合成片,可出现在舌面、两颊、上颚以及唇内黏膜处。鹅口疮一般没有疼痛,也没有其它不适的感觉。但是也有部分宝宝由于并发口角炎,出现口水增多、疼痛。对于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看到口腔黏膜绝大部分或者是全部被斑膜覆盖,可以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鹅口疮蔓延到咽喉,既可能会影响到吞咽、呼吸等功能,甚至有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鹅口疮也可能会导致发烧,但是一般不会引起发烧的。如果孩子有呼吸道或者胃肠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腹泻等等,这个时候最好去及时的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语音时长 01:31

2019-09-02

61621次收听

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第一,使用弱碱性溶液,如2%的碳酸氢钠清洗,也可以使用5%的碳酸氢钠用生理盐水稀释以后再使用。三岁以上的宝宝如果能够配合,也可以直接漱口。主要就是改变口腔酸碱度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建议在哺乳前后清洗口腔。第二,制霉菌素。它是一种治疗真菌的药物,对白念珠菌作用非常强。可以把制霉菌素碾碎,加入香油或者是别的液体,制成混悬液,用来涂抹患处,一般一天涂个2到3次,效果是比较好的。制霉菌素它属于处方药物,需要到有资质的药房或者医院才能购买。涂抹的时候,如果白色膜状物消失了,建议再继续涂抹三天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治愈的机会。对于反复发生鹅口疮的孩子,应该找一找原因,看看有没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或者有没有用过激素。有些孩子免疫功能比较低下,也是容易导致鹅口疮反复发作的。
语音时长 01:32

2019-09-02

56909次收听

鹅口疮治疗方法
鹅口疮治疗主要包括五大治疗方法。第一,局部用药法。小儿鹅口疮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可以用5%的碳酸氢钠跟生理盐水1:1稀释,然后涂抹在口腔黏膜上,也可以用制霉菌素碾成粉末,与鱼肝油或者是香油混合,涂抹在有白色膜状物的这些地方,每天涂抹3到5次。在擦洗的时候一定要动作轻些,以免伤到宝宝。第二,全身用药法。这个时候主要是针对病情严重的鹅口疮,孩子症状比较明显,比如孩子发烧不愿意吃奶,这个时候是需要及早的去医院看一看。第三,饮食卫生法。要注意对奶瓶、奶头、碗勺、玩具、餐具等这些物品的消毒。如果是母乳喂养,也要洗干净手,清洁乳头。第四,营养供给法。小孩得鹅口疮跟免疫力低下是有关系的,这个时候要给孩子以丰富的这些饮食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要供给孩子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等等。第五,口腔护理法。平时要注意口腔的卫生,在用药治疗的期间,如果发现白色膜状物已经消失了,建议再巩固治疗三天以上,这样鹅口疮就不容易反复发作了。
语音时长 02:05

2019-09-02

66963次收听

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生活中治疗鹅口疮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需要进行局部用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其次还要注意饮食卫生护理,每天都要把患儿的餐具进行消毒。而且多供给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为了避免鹅口疮反复发作在病好之后还要持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