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为什么难以愈合

发布时间:2019-12-1856472次浏览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困难的原因有微循环问题、神经病变、免疫功能受损、糖化终末产物、慢性炎症状态等。

1.微循环问题:糖尿病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异常。这会影响血液的流动和供应,导致伤口区域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延缓伤口愈合。

2.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往往会经历神经病变,特别是周围神经病。这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刺激或压力,因此可能无法意识到伤口的存在或过度使用患处,进一步延缓了伤口的愈合。

3.免疫功能受损:糖尿病会引起免疫功能的缺陷,使患者更容易感染伤口。感染会增加伤口愈合的难度,因为会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4.糖化终末产物: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增加。影响胶原蛋白的功能和结构,并干扰正常的组织修复过程,从而延缓伤口愈合。

5.慢性炎症状态: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状态,患者常常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会妨碍伤口的愈合。慢性炎症会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组织修复过程。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伤口清洁,及时治疗感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以及密切关注伤口的愈合过程,都是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相关推荐

红薯粉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适量吃红薯粉,但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红薯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微量元素、赖氨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红薯粉的热量相对较低。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红薯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还不会导致血糖数值产生较大波动。由于红薯粉中含有一定的淀粉,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长期大量或单一吃红薯粉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机体健康。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物,还应注意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预防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烹制方式,不可再吃红薯粉时加入白砂糖、葡萄糖等,日常应注意监测血糖的变化,还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如果吃红薯粉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语音时长 01:19

2022-06-09

16219次收听

血糖值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糖值的正常范围,一般主要指的是两个点。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指非妊娠期的正常人,血糖正常范围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空腹,所谓的空腹就是停止饮食8-12个小时之间,所测得的静脉血血糖值范围是3.9mmol/L-6.1mmol/L之间,为正常范围。对于餐后两小时,指的是进餐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的时间,所测得的血糖范围为3.9mmol/L-7.8mmol/L之间,所以这个是一个正常人的范围。诊断糖尿病,空腹是大于等于7mmol/L,餐后两小时是大于等于11.1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6.1mmol/L-7mmol/L之间,我们称之为空腹高血糖,餐后7.8mmol/-11.1mmol/之间,称为餐后高血糖,则都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对于怀孕的妇女,所谓的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有一个特殊的标准。对于妊娠期的妇女来说,她的空腹的正常范围,当然也是停止饮食8-12个小时所测得的血糖,空腹的范围是3.9mmol/L-5.1mmol/L之间。餐后一小时是指的进餐第一口算起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正常值为3.9mmol/L-8.5mmol/L之间,两小时是3.9mmol/L-6.7mmol/L之间。诊断妊娠糖尿病,是空腹大于等于5.3mmol/L,餐后一小时大于等于10mmol/L,两小时大于等于8.5mmol/L,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所以不同人群要求范围不一样。
语音时长 02:20

2021-11-05

72357次收听

血糖空腹10.4有没有危险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危险都还不太大,一般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要注意了,如果到了16.7mmol/L可能就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空腹血糖10.4mmol/L已经是比较高了,但是短期之内的危险性还不是太大。但是空腹血糖大于10.4mmol/L是糖尿病,糖尿病时间长了以后对健康是有很大的危害,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了。糖尿病时间长了,会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糖尿病的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会引起疼痛,甚至于糖尿病足,这是跟糖尿病血糖相关的并发症。另外,容易有心脑血管病变,容易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所以空腹血糖10.4mmol/L不是一个数字的问题,时间短问题不大,比如糖尿病人病程在5年之内还没什么,但是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各种并发症就出来了。所以对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干预,积极的治疗,使血糖尽快达标。
语音时长 01:34

2021-07-09

74539次收听

为什么糖尿病尿特别臭
糖尿病的特征是血糖高、尿糖高。糖尿病病人的尿里的糖分远远高于正常人的,就会造成大量的微生物在尿中繁殖生长。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好,小便无明显味道。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小便会有甜味。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不光排尿有异味,甚至呼吸和排汗都会出现异味。糖尿病患者小便出现异味要考虑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要小心病人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等,要做好相关检查,及时诊治。平常患者要采取措施控制好血糖,使血糖保持稳定的水平,合理控制饮食,保证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要做好自我监测,如发现异常,要积极就诊,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19

87956次收听

糖尿病患者应正确选择鞋垫
糖尿病患者鞋子里加上一层鞋垫可以减轻脚部承受的压力,如果穿的鞋子鞋底较薄或者脚部有高压力区域,如患有足部胼胝、鸡眼或足跟溃疡,在鞋里加个软垫是个好主意。选择鞋垫时应选择适合的厚度,定时清洁、更换,慎重选择磁疗鞋垫。
糖尿病伴心功能不全治疗
7年前,56岁的我因为口渴、疲乏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糖尿病。但是没想到2年前,不但糖尿病没治好,还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
糖尿病有哪些分型
糖尿病主要分一型、二型、妊娠型和特殊性糖尿病等,病发率较高为二型糖尿病,占90%左右。
糖尿病能自愈吗
糖尿病无法自愈,需长期药物治疗,若为假性糖尿病,原发疾病治愈后症状可缓解,避免患糖尿病,日常需多运动,多吃粗粮。具体分析如下:
糖尿病能吃蔬菜吗
糖尿病是现在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病在饮食上是有很多的禁忌的,但是蔬菜是可以吃的,大家可以放心吃就可以了,比如像一些小白菜、菠菜,这些都是可以的,主要就是饮食上,像一些高热量的食物,都应该注意不要吃。
01:45
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控制总能量;避免摄入精制糖;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和矿物质;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搭配均衡;多用蒸、煮、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不饮酒,不喝含糖饮料;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一、控制总能量,维持适宜体重;二、保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避免精制糖的摄入;三、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四、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合理安排餐次,每天至少三餐;五、饮食搭配均衡,食物多样,做到粗细、荤素搭配,少量多餐,避免产生低血糖;六、烹调多采用蒸、煮、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同时要限制或者不饮酒,不喝含糖饮料;七、每天的摄入食盐量不可超过6克。
02:46
2型糖尿病如何预防
2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通过日常的健康管理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首先是控制体重和减肥,因为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第二、监测血糖,对于年龄大于45周岁,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有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有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第三、情绪的管理,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会导致内分泌激素异常,导致糖尿病。第四、饮食疗法尤为重要,要有选择的合理分配营养,控制饮食,定时定餐。第五、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01:41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影响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影响会引起胎停育,还有出现巨大儿。巨大儿本身就潜伏着可能将来更容易得糖尿病或发生多种并发症,所以妊娠高血糖一定要及时治疗,有时候经常需要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但是最推荐的还是胰岛素治疗,只有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才能把妊娠高血糖对胎儿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将来就不会出现巨大儿情况,也有利于身体发育和对以后成长过程当中不得糖尿病也有好处。
孕妇糖尿病该怎么办
孕妇一旦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首先不要惊慌,因为孕期糖尿病的治疗,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饮食上既要兼顾胎儿的成长,还要注意达到一个血糖的有效控制。平时多吃蔬菜,控制水果和淀粉食物的摄入,无糖饮食为主,饭后散步。那如果是血糖数值相对比较高,建议需要通过胰岛素来进行对症处理的。做好产检措施,和排畸检查。另外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些运动量,避免体重快速增加。如果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还不能达标的情况下,孕期可以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可以使血糖尽快达标。
语音时长 01:08

2019-06-13

54970次收听

01:21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血糖一旦降低,脑细胞的功能会出现障碍,病人会出现饥饿、心慌、无力等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甚至晕倒、昏迷现象。出现昏迷现象,是因为脑细胞长时间得不到能量的供应,陷入昏迷状态。应该立即给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使升高血糖,避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大脑需要充足的能量,来保持脑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能量,而脑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01:32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