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冠军必备的5种心理品质

发布时间:2018-06-1364991次浏览

在女子汽步枪比赛中失掉金牌,业内将此归结为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一名优秀运动员,其心理状态应该是什么样?

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研究,是近年来的国际热点。在备战奥运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了“优秀运动员专项心理水平诊断与监测研究”的研究课题,并全面应用。那么,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包括了哪些内容呢?课题组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秋介绍说,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包括5项内容。

超群的心理应激恢复能力

许多人在心理应激发生的时候有着很强的恢复能力,而这种恢复能力,对优秀运动员来说,往往是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特别是在射击这种典型的心理消耗项目上。

课题组在国家射击队,通过竞技比赛中的应激场景软件,测试优秀运动员心理应激的恢复过程发现,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一直保持优势,或能在失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应激恢复能力超过一般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自我进行精神上的快速调整。

而在比赛中,显然是心理应激恢复能力出现了问题,没有能够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精神快速调整。

超群的专项兴奋度唤醒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兴奋程度,是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有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会过早产生兴奋,到比赛时兴奋高潮已过;有的运动员则在比赛中无论如何兴奋不起来或兴奋不到位,所有这些都是严重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

课题组在国家举重队开展的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应该什么时候兴奋起来、应该兴奋到什么程度的研究中发现,石志勇能够在赛前快速地兴奋起来,并在赛中把兴奋度调整到适宜的水平。

超群的专项自我效能

通常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遇到难题时,有的人会信誓旦旦地表示能够解决,但在实际解决当中却很不自信,甚至根本没有解决方法。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运动员身上就成为大忌了。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常发生运动员临场发挥失误后脑子里便一片空白,导致成绩一败涂地的现象。所以增强运动员比赛中的自信心,成为重要的运动心理研究内容。

在国家皮划艇队,课题组制作了一个自我效能测试软件,测试内容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日常和比赛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测试运动员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下意识做出的答案正确率很高,而一般运动员则比较低。这说明优秀运动员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时产生的“这个活儿我能干”的自信心很强。

超群的专项运动智力

这项智力的特点是,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对不同的比赛场景要有准确的预测和预判能力。课题组制作的智力测试软件里面,设置了许多排球国际大赛的场景片断,比如排球二传手传球前的手式,或是将球传到一定的位置时,应该由几号位打快攻还是打强攻、由几号位组织后攻战术等等。测试就像打电子游戏,从简单信息开始进行项目选择,每过一关难度就增加一级,谁取得的级别越高,谁的专项运动智力就越强。

课题组在国家排球队的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的悟性很强,只要接到很少的判断信息,比如二传手的一个手形,就能预判出这个球应由几号位进行什么打法。而一般运动员则要接到完整的信息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些都是影响组织战术和跑位的重要因素。

超群的专项运动知觉技能

这项智力的特点是,运动员在快速多变的竞技环境中,必须能够根据当时的运动目的和行动条件,从同伴、对手和球本身的运行情况,快速而准确地搜寻到有用信息。

羽毛球这类高策略的快速球类项目中,积极性的进攻动作是由准确到位的步法开始的。课题组在国家羽毛球队的试验发现,优秀运动员对从对面飞过来的羽毛球的反应非常敏感,他们的大脑在接到羽毛球的信号后,脚步移动站位和手的击球动作配合得相当准确,反应时间非常短。相反,一般运动员的反应就要差一些,他们往往在接到信号后,脚步常常移不到最佳位置,致使击球动作严重变形,技术含量大大降低。

相关推荐

03:10
儿童胆子小是因为什么原因
儿童胆子特别小原因多种多样,和孩子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家长因素都有关系。首先每个孩子性格、气质、特征都不太一样,有的天性胆小、懦弱、内向,不太愿意社交,这和孩子先天性格特点有关,并不是病态表现,不需要特别检查或处理。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导致胆子比较小。有的家庭构成不太完整,像一些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气氛相对较差,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性格特质形成有影响。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太合理导致胆子小,比如家长经常大声训斥、批评,孩子不敢去尝试很多事情,也容易导致孩子胆子小。所以,对于儿童胆子小,绝大部分并不是躯体疾病问题,多数是行为问题。
什么是心理
心理主要包括了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性,也就是指人类对于内在符号活动梳理展现的过程以及结果,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人群对于某种特定的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感知以及感官认识。并且也会通过自身的头脑活动,来思考因果关系,同时也会伴有情感体验,例如喜、怒、哀、惧等等,上述过程也称之为心理过程,按照其性质,可将其划分为认识、情感、意志过程。心理是一种主观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来表现的,而并非独立存在。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1

85729次收听

心情一直很压抑怎么办
心情一直很压抑,如果是抑郁症,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如果只是短时间的心理压抑,可以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多交往,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等这些方面来调整。心情一直很压抑怎么办,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一些表现,就是除了压抑,有没有觉得做事没有兴趣、有没有觉得没精神不愿意活动,比较消极悲观,没有希望,变得没有自信,或者觉得脑子反应慢,记不住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吃饭、睡觉怎么样,就是看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抑郁方面的问题,如果还有这些情况,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考虑是有抑郁症的,对于抑郁症就要采用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当然如果只是短时间的心理压抑,可以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通过多交往,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等这些方面来调整。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98189次收听

什么是心理洁癖
心理洁癖,是说人在心理层面上所带有的洁癖。心理洁癖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理世界里所持有的一种强迫性人格,强迫自己的心理世界里是要绝对清洁的,绝对干净的,而且还要随时准备清理自己的心理世界,使心理世界基本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比较明显的表现就在社交方面,有心理洁癖或者有此类倾向的人会异常在意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子,会非常严格的去审查与自己交往的人,一旦发现所交往的人所带有的任何东西是所谓“肮脏”的,马上就会将其直接剔除出自己的社交范围,即便认识也会形同陌路。
语音时长 01:19

2021-05-20

75882次收听

为什么不敢和别人对视
一部分与性格基础有关,比较内向、害羞的人或者是缺乏自信的人,有的时候不敢与他人对视,这个情况比较常见,属于正常的。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较为熟悉的人也会这样,那可能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在社交场景或者让人感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中出现,一旦面临这种情景,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不敢和别人对视,因此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如果与别人对视会感受到来自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因此感觉到自己容易出丑或者出现尴尬,并且会有强烈的逃避冲动或者想法,患者为此感到坐立不安,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慌、心跳加快或者颜面潮红、大量出汗等表现。临床上当出现是社交恐惧症时,就需要应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32

2021-05-20

78643次收听

喜欢猜疑别人是属于哪种心理疾病
这个可能是性格的因素导致的。可以见于正常的情况,如一般敏感的人群可以出现猜疑,往往对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有些人可能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就是喜欢猜疑,固执,心胸狭窄,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有就是强迫性思维,总是胡思乱想,反复思考,猜疑,自己明知道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自己;还有的患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到这是一种疾病,而影响到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往往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出现的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等内容,特别是对别人的一举一动,特别关注,认为别人是针对自己的。出现上述症状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20

2021-05-20

94154次收听

02:14
认知是什么
认知是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所谓的感觉就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视空间结构等。总的来说,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认知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一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都是认识活动。许多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还有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一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说明大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就医。
为什么会得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多见的,导致患有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如比较追求完美,怕出错、兴趣爱好比较单一、阴影较重,缺乏安全感等。对于这类人群一定要及时发现早治疗。
怎样才能消除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其实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所以在清除的时候首先可以通过求助朋友来进行对自己心中障碍的一个简单消除,当然如果自身控制能力比较强的话,也可以通过自己来进行调整,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需要通过心理医生来进行专业的调整。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儿童心理障碍属于比较大的范围,是多种心理疾病的总称,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多动症,焦虑症,抽动症,失眠症,懦弱症,攻击症,嫉妒症,及强迫症等。这些病症在发生之后,患儿的身心健康以及行为会出现异常,对于这类非正常表现,作为家长一定要慎重,对患儿进行梳理指导,如有必要可到医院进行系统性治疗。
要不得的“从众心理”
在工作中医生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病人明明是专门找医生来看病,他开始很信任医生,但一旦住院接触动其他病人,就马上会改变原来的主意,对医生的建议产生疑问,甚至自作主张改变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让医生哭笑不得,患者自己也会因此而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多受痛苦或多花钱,最后又很后悔。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了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而非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