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从中医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来调养精神、饮食与起居,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
简单地说,四季养生就是根据季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四季养生是天人合一大整体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具体的实践内容之一。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每一个脏器的养生调理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应肝而养生。《黄帝内经》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脏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肝为主。“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无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的时节。在五行上春季属于“木”,此季多风。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增加,所以说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
因此,春季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要喜爱大自然的一切,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锻炼消除春困。使自己的情志和身体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这样人体的肝气才能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
夏长,晚睡早起多运动
夏应心而养长。《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既然心对应的是夏天,夏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心为主。“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上夏季属“火”,因此,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消耗增大。人们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年老体弱者更觉得无精打采,懒散贪睡。所以夏季要早早起床,活动、出行避开午间的炎热,还可选择午睡来保持精力旺盛,使身体得到缓冲。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通畅。可多做一些室外运动,但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大汗淋滴而中暑。
秋收,早睡早起敛神气
秋应肺而养收。《黄帝内经》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既然肺脏对应的是秋天,秋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肺为主。“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道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季节。起居作息应做相应调整,早睡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
长时间睡眠后期,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适当早起可以预防脑血栓之类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宁,收敛神气,而不是神思外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藏,早睡晚起保阳气
冬应肾而养藏。《黄帝内经》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既然肾脏对应的是冬天,冬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肾为主。“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存,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日北风凛列,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蛰藏的时令,人体阳气自然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盛,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机。所以冬季要顺应冬季昼短夜长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待日出而作,以避寒就暖,使人体阴平阳移。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中的夜晚,应该多休息一些。
总之,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满足身体的各种生生理需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中医气血虚
- 2 中医说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 3 气血不足怎样用中医调理?
- 4 气血不通中医怎么治
- 5 气血不通中医应该如何治疗
- 6 中医说我气血虚的治疗
- 7 气血不通的中医治疗方法
- 8 中医怎么调理气血不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