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发布时间:2019-02-1358091次浏览

大肠息肉常见于直肠和结肠,大肠息肉是慢性肠胃炎症,肠道黏膜发生病变导致,由于个人体质并不相同,有些患者在早期就会发现明显病症,同样有少部分患者在初期并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通过详细检查才可以发现,那么到底大肠息肉的早起症状有哪些呢?

一、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1.便血
  便血并非只是痔疮引起,当肠胃出现严重病变时,也同样会出现便血现象。痔疮便血多半是便后出现滴血状态,血液颜色多为血红色。而大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则是暗红色,只混杂在大便之间,并且肛门处没有任何刺痛感。
  2.大便习惯改变
  大肠息肉早期会改变个人的大便习惯,会有大便时间正常、次数增多,以及便秘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并伴有严重腹痛。

3.大便形状改变
  成人正常的粪便都是结块、原柱形。当患有大肠息肉后,息肉会严重压迫大肠,挤压粪便,使得患者排除的粪便为细长型,还有少量粪便会出现血痕。
  二、大肠息肉的病因
  1.炎症刺激
  肠道黏膜如果长期被炎症刺激,就会生长多个或是单个息肉肉芽肿,类似慢性肠炎、溃疡性肠炎、肠结核等病症。当肉芽肿发育完全后,就会形成阻塞压迫肠道的大肠息肉。

2.遗传因素
  大肠息肉的病发跟遗传有着密切联系,一般父母如果患有大肠息肉,那么子女就有可能患上大肠息肉,显性基因容易加大我们患有大肠息肉的几率。
  3.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是造成大肠息肉的主要因素,饮食可以控制我们人体摄入能量和有害物质,尤其是胆酸和细菌成分,胆酸和细菌是形成息肉的基础原因,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会对肠胃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相关推荐

大肠息肉是什么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语音时长 00:53

2022-10-11

68608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是怎样的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语音时长 00:57

2022-10-11

71788次收听

02:05
大肠息肉的危害如何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4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01:37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肠道的检查需要定期就做,检查到有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良性息肉是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这时候切除以后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就可以预防复发,而恶性的息肉切除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发作,这时候就要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身体是将风险降低的有效办法。肠息肉发现以后要及时手术,术后注意健康饮食、少油腻、油炸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护理肠道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息肉再次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85964次收听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生长在肠道黏膜上的赘生物,类似于肉球状,大肠息肉可以使肠道出血、出现腹泻、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粘液便、便血等症状,这时候就要及时手术切除治疗。为了及时发现息肉,可以每年定期检查肠道,发现息肉就要及时切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良性的切除后注意护理,避免复发,恶性的切除也可以将危害降低。患者在肠息肉手术以后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多注意休息,就可以避免复发。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84911次收听

大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有增生的慢性炎性息肉、绒毛状管状腺瘤性息肉以及侧向发育型息肉,前两者都是良性病变。但是在绒毛管状腺瘤,或者是增生性腺瘤的基础之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般3~5年或者10余年,在本身的息肉基础之上息肉的顶端容易发生转移,或者是恶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恶性的表现,也就是临床上说的管状腺瘤3级或4级的表现。所以要注意在息肉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尽早在肠镜下给予切除,这是预防和再次发生肠癌的首要解决办法。在发现息肉之后,最好在1年左右再次复查肠镜,了解有没有再发的或者是观察一下切除息肉部位有无新生。
语音时长 01:36

2020-03-20

57579次收听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的出现也会导致人体肠胃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尽快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选择激光治疗,也可以选择活检钳除法,而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不容易会出现恶化的一种情况。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的出现确实会有很多的症状,但是每一个患者的症状会有所区别,在经过统计之后会发现主要有明显的便血,也会改变排便的习惯,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腹痛现象,如果没有及时的改善,更加还可能会造成脱垂的现象,也会造成肠道的刺激症状。
大肠息肉严重吗
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是比较严重的,可引起消化道不适、全身不适、出现恶变的危害,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大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
无论是做大手术还是小手术,术后的饮食都相当重要,在做大肠息肉手术以后,要多吃一些面食和粥类食物,碱类食品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适合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手术过后需要注意休息,但同时也需要适量的活动。另外,在手术后也需要服用一些药物,以免感染。
胃肠道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
一般没有胃肠道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这种说法。近年来,由于内镜治疗学技术快速发展,内镜下息肉治疗有许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