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大肠息肉

发布时间:2022-10-1181546次播放

视频内容: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
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大肠息肉是什么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语音时长 00:53

2022-10-11

68610次收听

如何诊断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语音时长 00:56

2022-10-11

58634次收听

大肠息肉如何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语音时长 01:07

2022-10-11

81737次收听

02:05
大肠息肉的危害如何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7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大肠息肉的出现可能与年龄、遗传、吸烟、饮酒和饮食直接相关。有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几率是普通人的几倍。息肉主要来自大肠粘膜的病变和肠腔内突出的肿瘤。早期肠息肉相对较小、表面光滑、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容易出现腹痛和腹胀,大多数患者不会受到重视。随着疾病的恶化,息肉的表面会腐蚀并导致便血。例如息肉靠近肛门,排便时颜色为鲜红色,而远离肛门的息肉排便时会出现深红色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流逝,息肉生长并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肠梗阻。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95954次收听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生长在肠道黏膜上的赘生物,类似于肉球状,大肠息肉可以使肠道出血、出现腹泻、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粘液便、便血等症状,这时候就要及时手术切除治疗。为了及时发现息肉,可以每年定期检查肠道,发现息肉就要及时切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良性的切除后注意护理,避免复发,恶性的切除也可以将危害降低。患者在肠息肉手术以后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多注意休息,就可以避免复发。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84911次收听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遗传性、家族性、炎性增生性和其他日常饮食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与年龄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息肉发生率就越高,40岁以上人群,可达到50%。因此建议定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严重吗
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是比较严重的,可引起消化道不适、全身不适、出现恶变的危害,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引起大肠息肉的主要病因跟炎症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有关,便血是大肠息肉最明显的早期症状之一,大肠息肉引起的便血是夹杂在粪便之中,跟痔疮诱发的便血并不同,肛门没有任何刺痛感,肠道会出现拉扯感。另外排便时间的改变和大便性状的改变,都是大肠息肉的早期表现。
大肠息肉您了解多少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不容忽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
胃肠道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
一般没有胃肠道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这种说法。近年来,由于内镜治疗学技术快速发展,内镜下息肉治疗有许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