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9-1659134次浏览

中医是可以有效地缓减身体中的腰肌劳损的疾病的,但是想要彻底的治疗还是需要及时地进行一些身体中的检查和及时的治疗,注意在平时生活中及时的额注意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辅助,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进行一些中药的进行一些腰肌劳损的治疗,那么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有哪些呢?

1、中药是比较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方式,并且从我国古代就开始进行研究,这是比较有历史性的治疗的方式,那么进行中药的治疗可以及时的选用一些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等这些具有保健的药物。

2、那么在平时生活中是需要及时地进行一些身体中的保养,并且在平时生活中避免出现一些急性腰扭伤的时候,并且经常性的注意腰部的保养,时刻的注意身体中的运动和经常性的减少腰部的运动。

3、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经常性的预防身体中的一些腰部的损伤,并且在饮食上需要及时的注意一些,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需要及时的注意一些身体中的健康性的保健的运动。

以上是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的介绍,除了正确的治疗外,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我们经常性的进行一些有助于身体的健康的运动,并且需要我们及时的补充身体中的一些营养,及时的注意自己的健康的身体,减少身体中的工作的压力。

相关推荐

02:19
腰肌劳损怎么治疗好
腰肌劳损可出现局部酸疼、活动受限等症状,通常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弯腰类的活动,并且可以通过佩戴腰围支具,避免加重症状;加强肌肉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如通过训练腰背肌,增加腰椎稳定性。局部也可以外贴膏药,如骨通贴膏,具有散寒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另外,还可以酌情口服活血化瘀、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的药物对症止疼治疗,也可以做针灸、推拿和按摩理疗,这对缓解腰肌劳损也有很大帮助。同时,腰肌劳损患者也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也要防止过度劳累。
为什么腰两边会疼
双侧腰痛常见的原因包括腰肌劳损、泌尿系结石和妇科疾病等。一、腰肌劳损主要是指双侧腰肌的慢性疲劳性的损伤,多见于久坐或长期过度劳动或者活动或者不正确的姿势的运动造成了腰肌劳损,可以通过腰肌的功能锻炼包括中医中药的治疗,比如理疗、针灸等来减轻症状。此外,还可考虑口服消肿止痛的药物,局部贴敷一些膏药。二、泌尿系统的问题,泌尿系的问题包括泌尿系结石和感染以及泌尿系肿瘤。三、有些妇科疾病会引起双侧的腰痛。
语音时长 02:13

2021-09-29

69075次收听

腰肌劳损该怎么治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的工作非常的累,在工作过程中,腰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经常会感到腰部非常的疼痛,这会严重的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还会引起腰肌劳损这种疾病,那么,患有腰肌劳损该怎么治呢?请看下文的介绍:
腰肌劳损几天可以好
腰肌劳损是人人皆知的一种腰部疾病,实际上是慢性的腰部劳损,它主要由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地治疗,从而形成了慢性腰肌创伤性疤痕及粘连形成,减弱了腰肌的力量,产生了腰痛,另一种原因是长期的、积累性的腰部创伤所造成,那么,腰肌劳损几天可以好?
腰肌劳损吃什么药
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怎样减轻该症状呢?下面了解一下腰肌劳损吃什么药治疗呢?
慢性腰肌劳损怎样运动
近几年来,患有腰肌劳损的人越来越多,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多的人受着腰部各种各样的困扰,要想缓解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平时加强对腰部肌肉的锻炼,那么,慢性腰肌劳损怎样运动呢?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倒走可以治疗腰肌劳损
在生活当中,腰肌劳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并且会反复发作,疼痛的感觉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时轻时重,缠绵不愈等,急性发作时,各种腰肌劳损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那么,倒走可以治疗腰肌劳损吗?看看下文的介绍:
腰肌劳损症状有什么
腰肌劳损症状是一个腰部的一种酸痛或胀痛,它是弥漫性的。临床上病人说我又酸又胀,有时候还有烧灼样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临床大夫查体的话,这种疼痛是弥漫性的,所以说你找不到固定的压痛点。它和腰间盘突出的一个鉴别点,腰间盘突出也是腰痛,压有压痛,这种腰肌劳损症状你叩的话,我们叫叩击痛,它是阴性的。但是腰间盘突出的叩击痛会有一个放射痛,等你叩那个点的话,它会往屁股上窜,会往腿上窜,这种就是腰间盘突出,所以说临床大夫查体很重要。还有一个腰肌劳损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比较容易混淆,第三腰椎横综合征,大家知道腰椎分五节,第三节的时候横突就是我们附件两边肌肉它附着。因为我们经常说,第一腰椎是一短二长三翘,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它横突是翘的,翘起来两边肌肉受这种负荷就大,说它的压痛点。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就在第三横突的周围,它和腰肌劳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说腰肌劳损的症状一定要和腰间盘突出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这两个疾病进行鉴别。
语音时长 01:22

2020-02-25

70053次收听

腰肌劳损怎么治疗
腰肌劳损要分析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如果是一个急性的腰肌劳损,一次打球不慎就把腰给伤了,这种腰肌劳损肯定是要休息,然后用药物。如果是慢性的劳损,慢性劳损我经常治疗,医生告诉病人,如果长期伏案工作,你的腰背部放一条枕头,在你座位上放上枕头,这样的话减轻这种腰椎的压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一定要注意坐姿你的坐姿,不要像葛优瘫一样就瘫到床上或摊到沙发上了,这种坐姿是最损伤腰椎的。因为你瘫下之后,全身的重量全就压在腰上了,所以它腰椎的负荷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会增加,所以说坐姿一定要正确。第三个就是要一定要定期的体育锻炼,加强腰背肌的锻炼,你比方说你游泳或者慢跑或者做一些在体育馆或体育中心里面做腰背肌的这些拉伸力量训练,都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这样才能预防或治疗一些腰肌劳损。
语音时长 01:16

2020-02-25

53113次收听

双腿酸胀是怎么回事
双腿肌肉酸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时缺少锻炼,突然剧烈活动如长跑会使腿部肌肉处于紧绷状态,机体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代谢产物积聚过多,不能够及时的代谢分解就会出现双下肢的肌肉酸痛症状。一般运动后第二天出现疼痛症状,1~2天症状较重,3~5天症状逐渐减轻好转甚至消失。第二、青少年小腿酸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钙而造成的,青少年阶段正是青春期发育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第三、女性月经期间也会出现小腿的酸胀,盆骨充血而导致的压迫症状,所以月经期应该多喝水,保持大便的畅通,减少对骨盆的充血刺激,缓解这些症状。第四、腰部的脊髓受压,引起腰部的疼痛及伴有双侧下肢明显的酸胀感,并且受压严重以后,还容易导致双下肢肌肉的萎缩。
语音时长 01:31

2020-01-07

61624次收听

01:40
腰肌劳损食疗方法
腰肌劳损食疗临床上非常常用,可以口服一些壮腰补肾的食物,一些活血通络的食物,如海参、蛤蜊、韭菜、枸杞子,还可以吃一些动物的内脏,如动物的肾。还有一种食疗,我们推荐的是熬粥,熬粥时放一些枸杞,你比方说爱熬汤的时候,你比方说吃那种咱们膳食录上有一个方式叫当归补血汤,当归羊肉补血汤,就是熬粥的时候放当归,既活血又通络还有补肾的作用,然后再放羊肉,这种食疗方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但是我觉得腰肌劳损,食疗方法可能还需要在休息,用药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作用。
慢性腰肌劳损怎么治
慢性腰肌劳损可以采取药物的局部封闭疗法进行治疗,可采用一些局麻药物,同时加上一些类固醇激素药物进行注射,对于慢性的腰肌劳损,一般非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我们可以采取非甾体的抗炎镇痛药物,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疼痛等,另外,可以采用局部肌肉松弛的药物进行治疗。二、在非急性期,可以采用局部的热敷、理疗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三、在平时也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以及长时间的弯腰等动作。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背部肌肉以及筋膜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性改变,常常会造成腰背部的酸痛、胀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刺痛或灼痛等表现,其疼痛一般在劳累,如久坐、弯腰时会明显的加重,休息后会明显的减轻,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久坐、久站以及长时间的弯腰等因素造成,另外腰肌劳损的疼痛受天气变化以及季节等因素影响。
语音时长 01:47

2019-12-05

53393次收听

02:12
腰肌劳损是什么病
腰背筋膜对骶棘肌起着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如果长时间的使用某些肌肉,就会出现劳损,机能下降,耐力下降,导致腰肌劳损。腰肌是有很多肌肉构成的腰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在骶棘肌周围。其浅层贴于骶棘肌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带,向外与背后肌腱膜紧密结合,尤其厚韧。深层位于第12肋和借髂嵴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向外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侧缘与浅层会合,再向外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之一。
02:10
腰肌劳损严重吗
腰肌劳损导致腰部的功能受影响,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长期以往会并发更严重的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韧带损伤等。
01:31
腰肌劳损中医怎么治
腰肌劳损,实际上是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解除肌肉痉挛、增加腰部肌肉力量为主,中医治疗方法有按摩、针灸、拔火罐、刮痧、走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