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3080172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50
心动过缓吃什么药
心动过缓的治疗取决于导致心动过缓的原因和症状。非疾病原因且没有相关症状表现时,则无需服药,定期复诊注意观察即可。因心肌缺血等病理性原因引起,可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缓解症状。中医认为其病机是由于心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导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此药通过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规避了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减慢心率、恶化心脏功能致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方内包含十二味道地中药材,诸药合用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对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心悸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03:01
胸口有点闷怎么缓解
胸口闷不要考虑怎么缓解,而是要考虑到医院去看病,尤其是看心内科。因为胸口有点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心脏,比方心脏有没有心动过缓和心梗的表现,或者冠心病的早期表现。而心梗、冠心病的早期表现,或者心绞痛的早期表现也好,都是非常危险,而且发生情况非常快的疾病,后果非常严重的。除了心脏之外,胸口有点闷,还可能是肺功能的问题。比如长期抽烟或者长期肺的疾病,使得肺的氧气交换的功能不太好,人体的血液血氧量不够,会感到胸口有点闷。
心率过慢怎么治疗
心率怎么测
心动过缓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
心动过缓引起来的原因一个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他大部分是因为窦房结出现了退行性的改变,或者是房室节出现了退行性的改变,它就是一些疾病继发的,比如说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压升高等等。还有一方面就是运用了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比如说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或四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比如说维拉帕米、洋地黄类的药物,利血平等。治疗方面一般我们会首先去除诱因,比如说应用了这些减慢心室心律的药物要停用。那第二个方面就是治疗原发病,如果是因为某种疾病导致的,那就要治疗原发病。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上述的处理之后,如果心动仍然是过缓到了一定程度,而且引起来了临床的这个供血不足的表现,可以考虑行起搏器的植入。
脉搏是什么
脉搏实际上就是人体的体表所能够触及到的动脉搏动。通过脉搏能够大体上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说脉搏跳动得过于频繁或者是过于沉闷,说明身体存在着异常,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心动过缓怎么治疗
生理性心动过缓不用治疗;病理性心动过缓,如冠心病、心肌炎等,需要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药物性的心动过缓坑,需要视情况停止用药,根据心率恢复情况,调整剂量。心动过缓是指心跳低于60次每分钟,能引起心动过缓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心动过缓,治疗上也不完全一样。下面简要叙述不同类型心动过缓及其处理。心动过缓,有生理性、病理性以及药物引起三种类型。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可能会低于60次每分。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心率也会低于60次每分。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没有必要做治疗或处理。病理性心动过缓,各种原因引起心脏问题,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颅内压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黄疸等,都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对于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采取相应治疗,也可以选用M受体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等药物治疗,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比如出现晕厥甚至休克症状,应该考虑安装起搏器治疗。药物引起心动过缓,多见于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候,如果心率低于55次每分可以考虑暂停用药,以后根据心率恢复状态,再做药物剂量调整。
心动过缓和心跳长间歇可以用中药治疗吗
01:21
心动过缓和心跳长间歇能用中药治疗吗
心动过缓和心跳的长间歇,中药治疗的疗效都比较突出。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疲劳、偶尔心跳停止的短叹息和长叹息。心动过缓和心跳长间歇患者建议口服宁心宝胶囊、稳心颗粒和黄芪生脉饮补液治疗,注意休息治疗,不要疲劳。临床上心动过缓的病人,通常西医需要安装起搏器;但是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使用中药治疗心动过缓和心跳长间歇在提高患者的心率方面疗效较好,避免很多的病人安装起搏器。所以,心动过缓和心跳长间歇的病人,选择中医治疗会有很好的疗效。
心率过缓怎么调理好
心率过缓的人首先应该定期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其次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提高心率,饮食中上应该多吃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还要适度的运动等,都能缓解心率过缓的症状。蛋黄油、酸米粥是治疗心率过缓的小偏方,效果不错,可以一试。
心率多少算正常
成年人的正常心率通常会在60次到100次每分钟,一旦超出这个区间则属于心律异常。心律异常的主要表现包括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等,长时间心动过缓,很可能是由于疾病原因而使得心脑血管出现供血不足。
心跳每分钟多少次正常
正常人的心跳次数约在60到100,这个数值是可以供参考的数值,但是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如果是正常的生理性的差异那是没事的,如果是病理性的差异那就要引起患者的重视了,了解自己的心跳频率可以进一步的预防相关的疾病。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