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少吃哪些补得快

发布时间:2021-12-3079150次收听

语音内容:

血少吃什么补得快,首先要明确引起血少的原因。血少在医学上指的贫血。
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引起,妇女更为常见。因为妇女每个月来月经的问题,导致了血长期慢性的丢失,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临床上这部分病人往往都是缺铁引起的贫血,所以吃一些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猪肝、猪血、动物内脏,这些食物中含有动物性铁非常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除此之外,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的缺乏,也能引起血红蛋白的降低,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叶酸的缺乏就需要多补充一些谷物、蔬菜、水果,里面叶酸比较丰富。而维生素B12在动物的内脏里面比较丰富。
当然,出现贫血以后,建议患者朋友不要盲目的补充药物或者食物,还是到医院血液科室就诊,确定引起贫血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药物和饮食的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平均RBC体积偏低是怎么回事
RBC在医学上是红细胞的缩写,所以RBC体积偏低就是红细胞的体积低于正常。血常规中可以看到有一项的结果就是平均红细胞体积,英文缩写是MCV。第一种情况,MCV的降低往往是体内缺铁的间接反应,远在病人出现缺铁性贫血之前,就可以观察到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小。所以出现了MCV,也就是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以后,建议到医院血液科进行铁代谢的相关检查,如果证实是缺铁或者已经出现了缺铁导致的贫血情况,就应该补铁进行治疗。第二种情况,引起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的原因还有例如地中海贫血,可以导致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地中海贫血是一个先天性的遗传性贫血,铁代谢是正常的,通过铁代谢的检查,通过地中海贫血基因的筛查,可以诊断地中海贫血。第三种情况就是一些炎症性贫血,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慢性病贫血,有1/3左右的病人可以出现小细胞性的贫血,也就是细胞体积减小,这部分病人往往有一些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血清铁是减小的,血清铁蛋白是升高的,实际上体内的铁利用障碍所导致的。不同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原因进行辨证的分析,确定病因开始治疗。
语音时长 01:21

2021-12-30

80355次收听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偏高是什么
体内生成的红细胞,一般来讲是均匀的,是一致的。不同红细胞之间,大小差异是很小的。如果生成的红细胞明显偏离了这种变化,也就是大小不是均匀的,有大的、有小的,这时候就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偏离于正常范围。一般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根据很多检查进行计算以后所得到的一个值,并不是直接的测量值。在血红蛋白计数、在红细胞计数正常的情况下,分布宽度的大小一般没有绝对的临床意义。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一些溶血的病人,血液破坏加速、代偿性的红细胞生成、一些不太成熟的、一些偏于幼稚的红细胞会释放入血,就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出现变化。一些贫血的病人,比如巨幼细胞贫血或者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病人,他生成的红细胞大小就会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人,红细胞体积很明显的增大。而小细胞低色素的病人,红细胞生成体积就会很明显的减小,这部分病人也同样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
语音时长 01:08

2021-12-30

76256次收听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什么意思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语音时长 02:17

2021-12-30

57158次收听

03:28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的,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作为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参与凝血止血的过程。血浆纤维蛋白原如果升高可能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高凝状态的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败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活动期,都可能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第二,各种炎症、脓毒血症、感染性心肌炎、心内膜炎,此时也会有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第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风湿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慢性升高。第四,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以后的反应。第五,外伤、烧伤以后,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会伴有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现象。第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的病因不同,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有些人虽然血浆纤维蛋白偏高,但是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但是有些情况下原发病会造成一系列症状,如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就会有胸前压榨性疼痛、甚至出现晕厥、血压下降等表现;脑血栓引起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会有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甚至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6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可能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趋势,这是造成一些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02:51
前白蛋白低怎么回事
血清前白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在肝脏细胞内合成的,因为蛋白电泳时跑在白蛋白前面,所以称为前白蛋白。前白蛋白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合成不足,如果肝脏相关的疾病造成肝脏功能下降,就会影响蛋白的合成,导致前白蛋白下降,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性期、肝硬化中晚期、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些疾病发生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造成肝脏合成能力的下降。第二,蛋白类食物摄入过少、某些疾病造成蛋白的消耗过多,导致人体出现负氮平衡状态,也会出现前白蛋白下降。如肿瘤患者中晚期,出现恶病质的情况下会有前白蛋白的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人体对于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增加,也可能造成前白蛋白的下降。第三,肾脏方面的疾病,造成前白蛋白的排泄过多,某些患者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前白蛋白降低。如肾功能不全、肾衰、急性肾炎等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致大量白蛋白从尿液排泄增多,引起排泄性的前白蛋白减低。前白蛋白低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治疗原发病,肝脏的病变、肾脏的病变、甲状腺亢进的问题等,一定要去专科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纠正低蛋白血症的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另一方面,适当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如海参、各种瘦肉、牛奶、鸡蛋等。
02:36
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什么原因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见于以下情况:第一,急性炎症反应,当各种病原菌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感染的情况下,C反应蛋白就会明显升高,包括细菌感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等,超敏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很高,急性炎症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感染后48小时内可达高峰,随着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超敏C反应蛋白会快速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比较大,但是病毒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不太明显。第二,可见于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第三,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还见于恶性肿瘤的患者,通常表现为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第四,可见于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如重症胰腺炎、烧伤、大手术等后,发生急性心梗或者脑梗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可以用于鉴别一些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评估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监测的一项指标。C反应蛋白需要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一起来综合判断,对于确诊炎症的类别有一定帮助。
白细胞正常范围是什么
白细胞正常的范围是4~10×10^9个/L,这是成人的标准。那么新生儿和儿童是比例会略高一点,新生儿的正常范围是15~20×10^9个/L,儿童是在5~12×10^9个/L。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白细胞的一个偏高,或者是白细胞的减低。白细胞里边也包括了五类细胞,所以,泛泛的去讲,白细胞升高或减低其实是很不清楚的。因为白细胞里边,最主要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它的占比是50%~70%。淋巴细胞,它的占比是20%~40%,单核细胞占比是3%~8%,嗜酸细胞应该是小于0.5×10^9个/L,也就是说在5%左右的比例。嗜碱细胞的比例就占比更低了,一般是小于1%的比例。所以白细胞的异常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和淋巴细胞的异常,所以当讲白细胞增多的时候,应当去讲其中是粒细胞增多还是淋巴细胞增多。那么在白细胞减少的时候,也应该是去讲,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还是淋巴细胞的减少,那么这两类细胞的变化,最主要的也是和感染性疾病相关。粒细胞的增多,最主要是和细菌感染相关的。淋巴细胞的增多,淋巴细胞的减少以及粒细胞的减少,也是主要是和病毒感染相关。当粒细胞减少,也可以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说,免疫系统疾病也会侵犯到骨髓,引起粒细胞的异常,以及红细胞、血小板异常。服用药物的时候,也会引起粒细胞的减少。再往后再看,单核细胞的异常,单核细胞的增多也是和病毒感染相关性会更大一些。嗜酸细胞的增多主要是会和过敏,和皮炎的关系会更大一点,还有寄生虫的关系会更大一点。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52377次收听

02:45
大血小板比率偏高是怎么回事
大血小板是反映早期的血小板,功能相对不完善,所以个子偏大。大血小板的比例偏高,反映着骨髓的功能好。其主要是可以见于生理状态,也可以见于病理状态。在病理状态时,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在用化疗后,新的骨髓抑制在恢复的过程中,会存在大的血小板的比例偏高。其反映骨髓储备不错,还会产生血小板。若没有相关的基础疾病,只存在短时间的大血小板的比例偏高,可忽略。多数情况下是一过性因素,比如感染性因素触发了骨髓的抑制过程,造成了骨髓的恢复过程中出现大的血小板的比例增加,过段时间就会消失。
02:55
血常规血白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10×10^9个/L,一般认为白细胞小于2×10^9个/L的时候,就是一个偏低的状态。白细胞偏低最常见的应该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在1.5×10^9个/L以下的时候,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应该是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感染。还有药物性的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中性粒细胞低到了1.0×10^9个/L以下,还要考虑,粒细胞减少是不是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引起的。
嗜碱细胞百分比高怎么回事
引起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因素比较多,首先,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都会引起外周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其次,某些过敏性疾病,也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比如过敏性肠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以及一些类风湿性疾病等,都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如果患有某些恶性肿瘤性疾病,特别是在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时候,也会引起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所以,血常检查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偏高,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诊断病因,确诊后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20

74360次收听

隐血高是什么原因
尿检隐血高诱因较多,首先可考虑是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肾脏疾病引起,如患有肾脏炎症、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泌尿结石等。若存在外伤因素影响,或患有先天性疾病、前列腺增生等,也可造成尿液隐血高。
血液净化导致低氧怎么办
绝大多数的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的过程当中,如果形成了低氧的问题,那么基本上都是由于血液循环容量不是很充足而导致的。如果是有这个原因所引起,那么直接通过吸氧就能够解决,情况严重就需要进行输血,当然患者还需要进行贫血检测。
熊猫血是什么血型
大多数人只了解A,B,O和AB型血,而熊猫血很多人听说过但并不了解,熊猫血是一种罕见的血型,是指RH血型,只有千分之三的人是熊猫血,所以更加稀缺和珍贵,正因为这种血型极为罕见,所以被称为“熊猫血”。
血脂稠是什么原因
如果经常缺乏锻炼,就会导致血脂稠;如果特别喜欢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会导致血脂稠;患有糖尿病,甲减等慢性病,经常服用降糖的药物,避孕药等药物,也会导致血脂稠;血脂稠还和年龄、遗传有一定关系。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每年都有献血日,很多人对于献血存在误解。从健康的角度来讲献血是利大于弊的,如果一定要说献血的危害,那么就是献血后一天内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而且身体较弱的人群会出现短暂的眩晕,还会出现不同的嗜睡、发冷等不良反应。在献血后需要注意很多事项,也是为了身体健康考虑,降低献血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