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肠道却长息肉了?揪出5个“背后元凶”!
关键词: #息肉
关键词: #息肉
粘膜表面的骄傲生物医学通常被称为息肉,生长在肠道中的息肉被称为肠道息肉,其中大多数是良性病变,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目前,肠道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1、遗传因素
息肉生成与基因突变密不可分,突变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2、与饮食有关
遵循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者容易长息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不容易长息肉。饮食中脂肪占40%以上是肠息肉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果脂肪摄入量低于15%,患肠息肉的风险就会降低。习惯吃咸菜、咸鱼等腌制食品,可以促进腺瘤性息肉的发展。
3、异物伤害
粪便粗糙,长期异物刺激肠粘膜上皮或肠粘膜损伤,促进细胞异常增生,然后产生息肉。此外,不受控制的泻药和顽固性便秘也会刺激肠壁产生息肉。
4、与炎症刺激有关
由于肠粘膜继续受到炎症刺激,息肉生长,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另一种是克罗恩病。
5、跟疾病有关
胆囊切除术、动脉粥样硬化和放射治疗患者易患肠息肉。此外,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也会长出肠息肉。
什么样的肠息肉容易发生恶变?
息肉可能生长在每个粘膜表面,其中肠息肉的发病率很高,也可能发生恶性变化。直径小于2厘米、蒂、表面光滑、活动良好的息肉几乎是良性的。直径超过2厘米,粘膜扁平,表面溃疡或出血,恶性变化的可能性较高。息肉恶性变化的风险取决于它的大小,直径越大,恶性变化的风险就越高。
如何处理肠息肉?
肠息肉的治疗取决于其直径。直径小于1cm的息肉需要活检,并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直径超过1cm的息肉不需要活检,可以直接手术切除。如果在乙状结肠镜检查下发现息肉,活检后判断为腺瘤,应进一步就医,看近端结肠是否有重生性病变或其他腺瘤。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胃肠镜检查应从45岁开始定期进行。如果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并确定有肠息肉,则应从2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以增加检查频率。同时,要调整饮食,清淡饮食,多吃粗粮和新鲜水果蔬菜,少吃红肉和加工肉。